各位親愛的企業家,相信大家平常都有讓HR或行政組織過拓展培訓,也深知拓展培訓對打造團隊凝聚力、提升團隊士氣等有非常大的幫助。
那你知道拓展培訓的起源嗎?
什么原因“體驗式”拓展培訓,會讓團隊重新充滿電,持續保持高能量呢?
原來......都是因為一位德國的教授......
二十世紀初,教學模式大多是捧讀教科書和課堂授課,但此時卻有一位德國教授庫爾特提出自己的想法,十八世紀大學教育剛開始時是沒有教科書的,學生學醫從解剖開始,學農從種植開始,學哲學從辯論開始,一切知識都源于實踐。庫爾特覺得,這如同學游泳、學習腳踏車,因為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就會深刻得終身不忘。
庫爾特·哈恩(Kurt Hahn)1886年6月5日--1974年12月14日
于是,他希望建立一所學校,以“從做中學”的方式來實踐他的教育思想。
1920年,在德國成立了Salem學校。然而因為他的教育思想和納粹主義相沖突,猶太裔出身的不得不放棄剛剛開始的事業,流亡到了英國。
二戰期間的英國戰火飄搖,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德國人的攻擊而沉沒,大批英國船員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遠離大陸,絕大多數的英國船員不幸犧牲了,但仍有極少數的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磨難后終于得以生還。當人們在了解了這些生還下來的人情況后,發現了一個令人非常驚奇的事實,這就是這些生還下來的人不一定是身體強壯的小伙子,而是那些意志力特別堅強,求生欲望特別強的人,這些人有豐富的生存經驗,有很多不一樣的品質,包括團隊的協調和配合。
此時,庫爾特在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1934年他和合伙人創辦了Gordonstoun School,利用一些自然條件和人工設施,讓那些年輕的海員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戰的活動和項目,以訓練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戰爭結束后,體驗式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由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這就是體驗式培訓最早的一個雛形。
1942年,庫爾特成立了Outward Bound戶外學校,叫做開往外地的管理培訓,這種訓練利用戶外活動的形式,模擬真實管理情境,對管理者和企業家進行心理和管理兩方面的培訓。由于外展訓練這種非常新穎的培訓形式和良好的培訓效果,很快就風靡了整個歐洲的教育培訓領域并在其后的半個世紀中發展到全世界,目前這所學校已經成為世界最知名的體驗培訓機構。
"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 (你的擁有超過你意識到的)這是二戰前比利時一所教堂墻上的銘刻,也成為Gordonstoun School的信條,也是他教育哲學的主旨。他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勇氣、力量和善良心,遠多于我們認為的。他希望創造一種環境,讓人們不必通過真實的艱險、自我懷疑、厭倦、受嘲笑經歷,就能領悟和發現真理,認識自己,了解別人。
1960年,美國引進Outward Bound,通過學員在高山大海的戶外實踐,影響態度改變,這給嬉皮士盛行期的美國教育打了強心針,也使越戰后人們的消極心理得到恢復。
美國嬉皮士
但考慮到戶外活動中許多因素難以掌握,風險太高,美國的一些體驗式培訓機構把高風險體驗帶入設計好的游戲中,在安全可控條件下給人同樣的啟迪。
國際體驗式培訓機構總部設在加拿大的渥太華,在亞洲地區新加坡最早建立Outward Bound,此后香港、臺灣、日本先后引進了體驗式培訓方式,并于1995年進入中國。
由于體驗式訓練適應了時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質和回歸自然的需要,因此使成千上萬的人趨之若騖,成為素質教育的新時尚,很多公司都會根據公司的年度目標及發展需要,定期組織拓展培訓。
CS野戰
拓展培訓強調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利用戶外特殊的場地和崇山峻嶺等自然環境,配合各種精心設計的活動、游戲,同時將一些探險性戶外活動,如攀巖、泛舟、登山、露營、求生等簡化成安全可操作的活動課程帶入企業的管理培訓當中,融入豐富的音樂元素,由原來強調體能活動的取向,轉向團隊動力的培養和探討,令參與者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充滿挑戰的戶外體驗項目,確立信心,發掘自我潛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鞏固客戶關系。
挑戰不可能
拓展訓練已不僅僅局限于大自然,而是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真實的市場,讓學員置身市場,從中體驗學習銷售、溝通等經營行為。再比如,讓不懂音樂的人組成交響樂團等。
非洲鼓主題活動
體驗式培訓是個過程,是個直接認知、欣然接受、尊重和運用當下被教導的知識及能力的過程。它特別適合處理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它在尊重之下去碰觸人們深層的信念與態度,深植于內在的情緒、沉重的價值觀,或相當難熬的人性課題!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