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式學習法”在培訓中的應用 |
|
2014-7-30發布 |
上篇:沒有了 下篇:拓展培訓流程 |
長期以來,在傳統教育體制下,學習者習慣于接受別人給予的,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開發自己實際上已經具備的。實際上,在培訓過程中,受訓者應該在培訓師的引導下進行“主動學習",通過體驗來“悟",而不是被“教"。這種方法的挑戰在于培訓師在項目設計時多大程度上能夠使受訓者運用自己的頭腦去“學習",形成自己的觀點,并最終運用到現實環境,培訓師主要著眼于激發學員的潛能。那么,在培訓中,既然受訓者是主體,培訓師做什么呢?
實際上,將“體驗式方法"運用到培訓中,培訓師的風險比傳統的課堂單向傳授要大得多。在策劃每一個培訓項目時,培訓師是主體,培訓實施時,受訓者是主體。體驗式方法的核心在于培訓師在培訓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項目的設計必須目標明確、便于考評、充分參與、簡單但需要創新思考、團隊才能完成等。這要求培訓師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組織駕馭能力,讓受訓者真正通過做游戲演練來體驗與感悟管理的實質。一個成功的團隊,更多的是體現在其處理事情的方式與過程,而不是看團隊內有多少精英人物。體驗式方法立足于改善整個團隊的行為方式,而不追求提高團隊中個體的個人能力與言行水平的一致。通過團隊的演練,真正體驗競爭與合作的意義。整個培訓過程,始終貫徹“理論實踐循環往復"的學習理念,作為以“挑戰任務"出現的項目游戲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一個個精心設計出來的游戲,將虛擬在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內容涉及到團隊溝通與協作、集體決策與實施、個人挑戰與團隊信任、項目統籌與資源配置等多個方面。 “體驗式學習法"的范式 “體驗式學習法"的實施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做中學";二是項目的進行要有系統性。一個完整的體驗式學習有以下步驟: 1、項目描述 教師自己或其他專家精心設計的項目,要明確地傳達給學生,如設計一則海報、啤酒游戲(體驗競爭與合作)等。這個階段主要讓學生體味如何更好地將一項指令明確化、簡單化。 2、目標設置 這個階段要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目標要涵蓋三個方面:建立任務的目標;定義任務的終期結果;設置預先制定的判斷是否成功的標準。 3、策劃 這個階段完全由學生自己進行,教師這時只是觀察員。學生這時要做的事情包括團隊成員的分工和組織、行動程序和時間的使用。制定計劃的過程首先是團隊成員信息交流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溝通。之前,教員通常強調:6人組成的小組工作一小時實際上等于甚至大于6人/小時的工作。通過任務模擬可以很好地學會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如何傾聽他人的觀點,最后如何達到共識。 4、行動 這是整個“體驗式學習法"中的重要階段。人們的個性差異在這個階段表現得相當明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主要是通過這個階段。譬如有的人動作迅速,在別人還沒有弄清到底做什么時,他們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該項工作了;另一些人喜歡花很長的時間進行討論,似乎在回避進入行動;還有些人不喜歡獨立行動;再有一些人總是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包括一些與自己無關的活動。正是在這一階段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了解實際團隊的工作狀況以及如何協調與此同時發生的若干活動。毫無疑問,這與我們許多現代商務活動中的真實情況密切相關。 5、成果展示 “體驗式學習法"要求每次活動之后,每個團隊都要提供你的最終成果。它要求的是做事,而不是談論做事或假裝做事。訓練計劃中典型的最終成果包括:展示、模型、報道和方案等。最終成果盡管是模擬的,但卻是真實有用的。通過展示,團隊與團隊之間的比賽可以使學生的活動得到有效的激勵。展示時發言人要報告活動的計劃、實施過程、團隊成員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論。 6、回顧與點評 這一階段是將實際的學習心得加以分析、鞏固并與實踐環節相聯系。這一階段很重要,但又容易被人們所遺忘。事實上,這個階段是衡量培訓師對該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如果組織協調的不好,就會流于形式。沒有回顧,這個方法就失去了它的價值。讓學生考慮這次行動的整體效果如何?那些事情進展順利?為什么這些方面進展順利?那些事情做得不好?為什么沒做好和怎樣進行改進?回顧時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培訓師根據自己在學生行動過程中的觀察對各團隊進行點評,用建設性語言和方式鼓勵他們處理好正負兩個方面的反饋,而不是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 在“體驗式學習法"的實施中,培訓師和受訓者的角色互動和各自在不同情況下的角色轉換。受訓者的技能從沉默型到結構化知識型,經歷了接受知識型、主觀知識型和程序化知識型。沉默型表明受訓者在學習中的被動和缺乏自主權力;接受知識型表明受訓者有了學習的主動性,但仍缺乏學習的自主權力;主觀知識型表明受訓者的主動性和自主權已經開始萌發;程序化知識型表明受訓者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權已經形成;結構化知識型表明受訓者不僅能有效地獲取知識,而且能在工作、生活中有效地運用知識和創造知識。 |
|
|
|
|
|